1.一般治療
便秘患者需根據便秘輕重、病因和類型,采用綜合治療,包括一般生活治療、藥物治療、生物反饋訓練和手術治療,以恢復正常排便生理。重視生活治療,加強對患者的教育,采取合理的飲食習慣,如增加膳食纖維含量,增加飲水量以加強對結腸的刺激,并養(yǎng)成良好的排便習慣,如晨起排便、有便意及時排便,避免用力排便,同時應增加活動。治療時應注意清除遠端直腸內過多的積糞;需積極調整心態(tài),這些對獲得有效治療均極為重要。
2.藥物治療
(1)容積性瀉劑 主要包括可溶性纖維素(果膠、車前草、燕麥麩等)和不可溶性纖維(植物纖維、木質素等)。容積性瀉劑起效慢而副作用小、安全,故對妊娠便秘或輕癥便秘有較好療效,但不適于作為暫時性便秘的迅速通便治療。
(2)潤滑性瀉劑 能潤滑腸壁,軟化大便,使糞便易于排出,使用方便,如開塞露、礦物油或液狀石蠟。
(3)鹽類瀉劑 如硫酸鎂、鎂乳,這類藥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,臨床應慎用。
(4)滲透性瀉劑 常用的藥物有乳果糖、山梨醇、聚乙二醇4000等。適用于糞塊嵌塞或作為慢性便秘者的臨時治療措施,是對容積性輕瀉劑療效差的便秘患者的較好選擇。
(5)刺激性瀉劑 包括含蒽醌類的植物性瀉藥(大黃、弗朗鼠李皮、番瀉葉、蘆薈)、酚酞、蓖麻油、雙酯酚汀等。刺激性瀉劑應在容積性瀉劑和鹽類瀉劑無效時才使用,有的較為強烈,不適于長期使用。蒽醌類瀉劑長期應用可造成結腸黑便病或瀉藥結腸,引起平滑肌的萎縮和損傷腸肌間神經叢,反而加重便秘,停藥后可逆。
(6)促動力劑 莫沙必利、伊托必利有促胃腸動力作用,普盧卡比利可選擇性作用于結腸,可根據情況選用。
3.器械輔助
如果糞便硬結,停滯在直腸內近肛門口處或患者年老體弱、排便動力較差或缺乏者,可用結腸水療或清潔灌腸的方法。
4.生物反饋療法
可用于直腸肛門、盆底肌功能紊亂的便秘患者,其長期療效較好。生物反饋治療可訓練患者在排便時松弛盆底肌肉,使排便時腹肌、盆底肌群活動協(xié)調;而對便意閾值異常的患者,應重視對排便反射的重建和調整對便意感知的訓練。訓練計劃并無特定規(guī)范,訓練強度較大,但安全有效。對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,應優(yōu)先選擇生物反饋治療,而不是手術。
5.認知療法
重度便秘患者常有焦慮甚至抑郁等心理因素或障礙的表現,應予以認知療法,使患者消除緊張情緒,必要時給予抗抑郁、抗焦慮治療,并請心理??漆t(yī)師協(xié)助診治。
6.手術治療
對嚴重頑固性便秘上述所有治療均無效,若為結腸傳輸功能障礙型便秘、病情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,但手術的遠期效果尚仍存在爭議,病例選擇一定要慎重。在便秘這個龐大的病癥群中,真正需要手術治療的還是屬于極少數。
1.避免進食過少或食品過于精細、缺乏殘渣、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。
2.避免排便習慣受到干擾:由于精神因素、生活規(guī)律的改變、長途旅行過度疲勞等未能及時排便的情況下,易引起便秘。
3.避免濫用瀉藥:濫用瀉藥會使腸道的敏感性減弱,形成對某些瀉藥的依賴性,造成便秘。
4.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,做到勞逸結合。適當的文體活動,特別是腹肌的鍛煉有利于胃腸功能的改善,對于久坐少動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腦力勞動者更為重要。
5.養(yǎng)成良好的排便習慣,每日定時排便,形成條件反射,建立良好的排便規(guī)律。有便意時不要忽視,及時排便。排便的環(huán)境和姿勢盡量方便,免得抑制便意、破壞排便習慣。
6.建議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250毫升的水,進行中等強度的鍛煉,并養(yǎng)成定時排便的習慣(每天2次,每次15分鐘)。睡醒及餐后結腸的動作電位活動增強,將糞便向結腸遠端推進,故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時間。
7.及時治療肛裂、肛周感染、子宮附件炎等疾病,瀉藥應用要謹慎,不要使用洗腸等強烈刺激方法。